過去幾次給冰川“蓋被子”實驗,都是在冰雪消融最快的春夏時節(jié)。今年,王飛騰決定在冬天進行一場實驗。理由很簡單,既然實驗證明,這種方式在春夏能有效減緩冰川的消融,那么在氣溫本就很低的冬天蓋上“被子”,能否讓冰川生長呢?
11月7日,艾米龍“減緩山地冰川消融圓桌論壇”在四川省達古冰川舉行。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、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、冰凍圈與全球變化研究室副主任、天山冰川觀測試驗站站長王飛騰告訴澎湃新聞(www.thepaper.cn ),這一次論壇主題為“以冰川為約,話從容生活”,旨在探討可持續(xù)性冰川保護對于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和生活的意義,并呼吁大家共同保護和關(guān)注冰川消融問題。論壇上,專家和嘉賓圍繞“目前國內(nèi)及國外的冰川現(xiàn)狀”、“減緩冰川消融的方式”、“給冰川蓋被子的原理”等議題展開了深入討論。其間,王飛騰帶領(lǐng)科考人員,在達古冰川進行了一場冬季“蓋被子”實驗。
11月7日,“減緩山地冰川消融圓桌論壇”在達古冰川舉行。
冬季“蓋被子”,欲讓達古冰川生長
四川達古冰川在冬季“蓋被子”,能否讓消失的冰川重新生長起來?
澎湃新聞注意到,達古冰川觀景平臺海拔為4860米,這次“蓋被子”的地方位于平臺上方2公里處,這是完全被白雪覆蓋的區(qū)域,科考人員攜帶科考材料徒步一個半小時左右才能到達指定作業(yè)區(qū)。
科研人員為達古冰川“蓋被子”
王飛騰表示,這是一次科考實驗,更是一次冰川保護的科普宣傳活動,平臺區(qū)相關(guān)機構(gòu)邀請專業(yè)人員直播,現(xiàn)場示范冰川保護的一些常識和原理及冰川保護的意義。王飛騰說,冰川消融主要發(fā)生在夏季,以前幾次“蓋被子”實驗也是選擇在夏天進行。
“因為夏天雪都化了,老冰露出來之后,蓋被子實驗?zāi)艿玫揭恍┳钪庇^的數(shù)據(jù)?!蓖躏w騰說,因此,過去只是在夏季考慮保護老冰。經(jīng)過這些年的研究探索,他和團隊開始思考:冬天蓋被子能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效果?因此就有了這一次實驗活動。如果這種方式能有效減緩或者抵抗冰川的消融,那將是對這種小型冰川保護的一種有益探索。
因為冬天里,氣溫非常低、降雪量大,這種方式不僅能更多地保留積雪,讓下面老冰的消融減緩甚至停止,甚至還能增加更多的冰。那這是不是能讓冰川不減反增呢?這就是這一次實驗的主要目的。
公開資料顯示,達古冰川末端海拔5000余米,位于四川阿壩州黑水縣境內(nèi)達古雪山,雪山的北坡和南坡發(fā)育有厚60米至200米的現(xiàn)代山地冰川。這些年,隨著全球氣候變暖、地震災(zāi)害和人為影響,達古冰川也正在消融、變小、變形。
根據(jù)相關(guān)研究數(shù)據(jù),2016年,達古冰川僅存13條,總面積為1.70平方千米,相比第二次冰川編目減少了4條冰川。1975年至2017年,達古冰川面積減少75%(5.094平方千米)。王飛騰說,達古冰川的保護“已經(jīng)迫在眉睫了”。
加速消融的可不止達古冰川,而是全球趨勢。歐洲地質(zhì)學聯(lián)合會《冰凍圈》雜志發(fā)表的一項研究顯示,1994年到2017年,地球上冰川消融總量高達28萬億噸。中國擁有冰川48571條,總面積約51840.1平方千米,冰儲量約有4494立方千米,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,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,中國冰川呈現(xiàn)全面、加速退縮趨勢。
呼吁公眾低碳生活,加入冰川保護
2019年,王飛騰第一次到四川達古冰川參加活動,達古冰川的人對他說:“我們這個冰川過幾年就要消失了,到時候我們的名字都要改了?!钡躏w騰發(fā)現(xiàn),這里地處青藏高原最東緣,距離大城市最近,是一座可通達性非常好的現(xiàn)代山地冰川,“這個地方太適合做冰川保護了!”
正在消融的達古冰川
2020年8月5日,王飛騰和團隊登上達古冰川進行“蓋被子”試驗。所謂“蓋被子”,就是采用一種隔熱和反光材料直接將冰體覆蓋,使得冰川表面能維持一個相對較低的溫度,以此減緩冰川消融。這種“被子”主要是滌綸、腈綸、錦綸等高分子聚合物的合成纖維,王飛騰稱之為“土工布”。
這個思路,來自2016年王飛騰增加冬奧會滑雪場的雪務(wù)保障工作期間。當時他和團隊在雪上覆蓋隔熱反光的布料,為冬奧會滑雪場完成儲雪工作。此后,他就有了將這種方式用于冰川保護的想法。于是,在四川達古冰川、新疆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進行減緩冰川消融實驗。實驗數(shù)據(jù)顯示,這種方式既低碳,又能有效減緩冰川的消融。
不過,實驗結(jié)束之后,這種布匹要從冰川表面移走,不能重復利用。“土工織物表面會因自然灰塵沉積變黑,減少反照率”,即使完好無損也需要更換。
2021年,南京大學光熱調(diào)控中心研究了一款“聚合物納米纖維薄膜”,能實現(xiàn)低于環(huán)境溫度5攝氏度至7攝氏度的制冷效果。南京大學和王飛騰合作,給達古冰川蓋上了納米材料的“被子”。實驗數(shù)據(jù)顯示:土工布減緩冰川消融厚度只要29%,而納米材料可以達到56%,效果更加明顯。不過,實驗成本也很高。
王飛騰實驗團隊成員謝宜達告訴澎湃新聞,納米材料薄膜一平方米成本需要三四百元,因此只能用于達古冰川這種營利性冰川,并且目前還處于研發(fā)階段,不能廣泛運用。土工織物成本不到10元,這將是很長一段時間里的主要保護材料。
11月7日,瑞士艾米龍手表聯(lián)合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資源研究院、達古冰川管理局在四川阿壩州黑水縣舉辦的“減緩山地冰川消融圓桌論壇”。王飛騰在論壇上表示,目前對冰川進行保護,除了“蓋被子”,他們還通過人工降雪、降雨等方式保護冰川,但這些方式都只能用于可及型冰川。國內(nèi)冰川總量48571條,可及型冰川只有四五十條。這些保護方式,對全球冰川保護作用也有限。
這一次論壇的重點,是面向大眾進行冰川保護的科普宣傳。澎湃新聞注意到,王飛騰過去接受媒體采訪時,有時會不好意思地說:快別提“蓋被子”了,這提法不太科學嚴謹。但現(xiàn)在,他似乎已經(jīng)沒有這方面的顧慮,從冰川保護理念的普及和推廣的角度出發(fā),這提法通俗易懂,容易讓更多人理解,他也就不再為此糾結(jié)了。
王飛騰認為,喚起普通大眾的環(huán)境保護意識,同他們的科學研究和實驗一樣重要。他說:“每個普通人只要保持低碳生活,注意節(jié)電、節(jié)油、節(jié)氣,稍微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,就可以為保護冰川、保護環(huán)境作出貢獻?!?